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长城文献资料库[ 登录 ]/[ 注册 ]  

 
长城文献资料库
志愿者入口

[使用说明]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全文。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

RSS 1.0
RSS 2.0

[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历史年表
·长城法律公文库
·长城景区数据库
·长城专家库
·长城视频数据库
·小站图书室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小站首页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学科 地域 发表时间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

图书信息

《试论燕秦长城走向问题》

作  者:褚亚龙
     褚亚龙: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出  处:该研究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中国历代长城研究”
发表时间:0000-00-00正  文:
燕秦长城,指的是战国时期燕国所修的北线长城,以及在秦统一后对其修缮,使其成为秦统一长城的一部分。战国时期,燕国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修筑了燕北长城。与之相对的还有拱卫燕下都的燕南长城。秦统一之后,为了防范匈奴的南下,将战国时期本国以及 ……
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

简单注册后,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参与我们的交流!

参考文献:
➀张维华:《中国长城建置考》(上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8页。
➁李殿福:《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
➂“内线长城”和“外线长城”的说法参考自冯永谦、何溥滢:《辽宁古长城》,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➃“内线长城西段”、“东线长城东段”和“外线长城”的具体走向引用自阎忠:《燕北长城考》,《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
➄金毓黻:《东北通史》(上编)《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翻印。
➅冯家升:《周秦时代中国经营东北考略》,《禹贡》半月刊第2卷第11期。
➆李殿福在其《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一文中认为“……主张燕国北长城经朝阳,是采用日人松井等氏在《历史地理》‘关于秦长城东部之位置’据《魏书》和《通典》二书的有关记载考订的燕北长城说,加以修订而提出来的。因此说对《魏书》、《通典》有关记载如何认定,乃是一关键。金、冯二位先生根据日人松井等据《魏书》卷二十六长孙陈传:‘陈,世祖时为羽林郎。征和龙,贼自西门出,将犯外围,陈击退之,迫斩至长城下,’又据《通典》一七八卷州郡典:范阳郡‘北至废长城二百三十五里’而比附为朝阳一带。原因是和龙即今天的朝阳,唐代范阳郡治即今天的河北蓟县北70里处,再北235公里处恰好是朝阳。因此金、冯等人把燕北长城,比附朝阳一带,东过医巫闾山至开原。查《魏书》卷二十六长孙陈传注:‘追斩至长城下’,《册府》卷三八一,‘长城’作‘其城’。按和龙距古长城甚远,疑作‘其’是。我认为《魏书》注释说得甚是。冯、金二位先生的第二条论据是引《通典》卷一七八州郡典范阳郡条。查《通典》一七八秦州郡典范阳郡条没有‘北至废长城二百三十五里’之记载;而在渔阳条下有‘北至庆(即废字之误)长城塞二百三十五里’。松井等把此条里数误按范阳条下;金、冯二位先生转引松井等氏所引用的二书时,末加核检原书,以讹证讹,已明显看出。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当然不确。”
➇李殿福:《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
➈佟柱臣:《赤峰附近新发现之汉前土城与古长城》,沈阳博物馆专刊,《历史与考古》(第1号),1946年版。
➉彭立平:《河北围场境内的古长城和古城址》,《文物春秋》1997年第2期;项春松:《昭乌达盟燕秦长城遗迹调查报告》,《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文物编辑委员会1981年版。
⑪冯永谦:《东北古代长城考辨》,《东北亚历史与文化》,辽沈书社1992年版。
⑫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下)》,西安地图出版社,第258页。
⑬阎忠:《燕北长城考》,《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
⑭李殿福:《吉林省西南部的燕秦汉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
⑮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下)》,西安地图出版社,第259、260页。
⑯李文信:《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上)》,《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创刊号;李殿福:《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冯永谦、何溥滢:《辽宁古长城》,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⑰萧景全:《辽东地区燕秦汉长城障塞得考古学考察研究》,抚顺市博物馆,《北方文物》2000年第3期。
⑱徐志国:《辽北境内燕秦汉长城及相关遗迹遗物的发现和研究》,《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2期。
⑲陈可畏:《论战国时期秦、赵、燕北部长城》,中国长城学会编,《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版,第102页。
⑳阎忠:《燕北长城考》,《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
㉑《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页。
㉒孙永钟著,顾禹宁译:《关于大宁江畔的古长城》,《博物馆研究》1990年第1期;孙永钟著,顾禹宁译:《大宁江长城的调查报告》,《博物馆研究》1990年第4期。
㉓郑君雷:《大宁江长城的相关问题》,《史学集刊》1997年第1期。

[ 返回 ]
 评论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