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您
访问
长城小站
!!
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长城文献资料库
[
登录
]/[
注册
]
长城文献资料库
志愿者入口
[使用说明]
·带
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全文。
·带
图标的图书,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
·带
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
[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
·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
历史年表
·
长城法律公文库
·
长城景区数据库
·
长城专家库
·
长城视频数据库
·
小站图书室
·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
小站首页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
学科
地域
发表时间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
图书信息
《马可·波罗与万里长城——兼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作 者:
黄时鉴
龚缨晏
出 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98年第4期
发表时间:1998-00-00
正 文:
本文对英国学者吴芳思因马可·波罗游记中未提到长城等中国事物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文章认为,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至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 ……
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
简单注册后,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参与我们的交流!
参考文献:
1.D.F.Lach,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Vol。I,book1,p。36,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
2.黄时鉴:《略谈马可波罗书的抄本与刊本》,《学林漫录》第8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3.国内如杨志玖的《马可波罗足迹遍中国》(《南开学报》1982年第6期)、《马可波罗与中国》(《环球》1982年第10期)(以上二文均收入杨志玖所著《元史三论》中,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再论马可·波罗书的真伪问题》(收入余士雄主编《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马可·波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黄时鉴的《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4.弗朗西丝·伍德(吴芳思)著,洪允息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DidMarcoPoloGotoChina?,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为便于读者查核,本文引用此书时,尽量用中译本,只是在译文不同的情况下,注用英文本。
5.《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132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400页。
7.《史记·蒙恬列传》。
8.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376页。
9.罗哲文:《长城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10.《通典》卷一七八《州郡·古冀州上》。
11.贾洲杰:《金代长城》,载《中国长城遗址调查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参见王国维《金界壕考》,载《观堂集林》第三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朱:《万里长城修建的沿革》,《历史教学》1955年12月号。
13.“Marco Polo”,The New Encyc lopaedia Britannica,15th ed.,1988,Vol. 9,pp.571—573。
14.《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15.学者们对于马可·波罗从宁夏到天德军的具体路线,目前还有不同的说法。玉尔认为,马可·波罗从宁夏沿黄河北上而达天德,伯希和则认为马可·波罗应当是从陆路经榆林而至天德。参见P.Pelliot,Notes On Marco Polo,Paris,1963,p.850。
16.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县文化馆:《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10期。
17.吴骧:《玉门关与玉门关侯》,《文物》1981年第10期。
18.《敦煌录》残卷(斯5448号),见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19.《沙州城土境》(伯2691号),见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敦煌录》残卷(斯5448号),见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20.敦煌文书,伯2005号。参见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第132页;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第15页。
21.如《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说:“玄盛乃修敦煌旧塞东西二围,以防北虏之患,筑敦煌旧塞西南二围,以威南虏。”
22.敦煌文书,伯3929号。参见郑炳林《郭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第138页。
23.《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第三》。
24.成大林:《阳关之谜》,《文史知识》1981年第3期。
25.大岛立子:《元代的敦煌》(上、下)《民族译丛》1984年第2、3期。
26.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页。
27.陈高华、史卫民:《元上都》第二章,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8.张德辉:《纪行》,《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29.王恽:《中堂事记》上,《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八。
30.郝经:《陵川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
31.郝经:《陵川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
32.郝经:《陵川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
33.郝经:《陵川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
34.《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四《上京道中杂诗》。
35.《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332页。
36.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6页。
37.Juan Gonzalez de Mendoza,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and Mighty Kingdom of China and the Situation Thereof,edited by Sir George T.Staunton,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H.Major,London,printed for the Hakluyt Society,reprinted in Peking,1940,pp.xliv—xlv.
38.C.R.Boxer,Joao de Barros,Portuguese Humanist and Historian of Asia,New Delhi,1981,pp.106-107.一般认为,巴洛斯是第一位记述长城的欧洲人,但我们发现上文提到的那位匿名传教士更早一些,可惜他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
39.D.F.Lach,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Vol.I,p.739,Chicago and London,1965.
40.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第49、60页。
41.《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第187页。
42.英译者注Ochyoy即陕西的Ho-chow。明长城西起嘉峪关,当时隶陕西肃州。Ho-chow的中文地名,吴孟雪作“河州”,见其《明清欧人对中国舆地的研究(二)》,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2期。但河州位于明长城以南,并不在长城线上,故Ochyoy所指何地,尚待考证。
43.拉达的原著记长城为Cincio所筑。Tzintzon与Cincio当指秦始皇,或即“秦始皇”的对音异写。吴孟雪将Tzintzon译为“嬴政”,见《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
44.在大航海以来的西文文献中,Canton一般指称广州,但此处的Canton当指“关东”。参见下揭门多萨书英译本第28页注2。
45.Paguia,当指北直隶,参见下揭门多萨书英译本,第22页注1。Cansay和Susuan,门多萨英译本和博克舍书均认为是江西和四川,但此处用以记述长城,显然不妥,有待继续研究。
46.J.G.de Mendoza,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and Mighty Kingdom of China and the Situation Thereof,pp.28—29。
47.《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第1页。
48.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559、558页。
49.庞迪我:《一些耶稣会士进入中国纪实以及他们在这一国度看到的特殊情况与该国固有的引人注目的事物》,塞维利亚1605年版,第56页。转引自张铠《16世纪欧洲的中国观——门多萨及其〈大中华帝国史〉》,载黄时鉴主编《东西文化交流论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50.D.F.Lach,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Vol.I,book1,p.224;book2,p.817.
51.李孝聪:《欧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2.D.F.Lach,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Vol.Ⅲ,book4,图版284—292。
53.James Orange,The Chater Collection:Pictures Relating to China,Hongkong,Macao,1665—1860,London,1924,SectionⅢ,No。10;SectionⅪ,No.4.
54.爱尼斯·安德逊著,费振东译《英使访华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9页。
55.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42—343页。
56.《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344页。
57.F.Wood,Did Marco Polo Go to China?p.101.
58.《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202页。
59.《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4页。
60.《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记载》,《文史杂志》第1卷第12期,1941年12月重庆。收入杨志玖著《元史三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1.上段与本段的文献资料,请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英使马戛尔呢访华档案史料汇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62.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translated and edited,with notes,by Colonel Sir Henry Yule,Revised by Henri Cordier,London,1926,pp.110_111.
63.Nigel Cameron,Barbarians and Mandar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p.63,65.
64.《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99页。
65.《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97页。
[
返回
]
评论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
点此登陆
)。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表 情: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